信息來源: 發布日期:2021-12-01 00:00:00 點擊量:30935
潮涌催人進,風勁正揚帆。徐圩港區作為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先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徐圩新區發展臨港產業的重要支撐,建設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的重要依托。近年來,在徐圩新區上下搶抓江蘇沿海開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帶一路等多重國家戰略疊加賦能的歷史性機遇,方洋集團牢記使命擔當、奮進乘勢而上,勇當徐圩港區開發建設排頭兵、主力軍,打造世界級石化園配套服務港和全國先進港口建設典范。
一紙藍圖變現實 港區按下建設“加速鍵”
徐圩港區規劃建成雙堤環抱式港灣,面積約74平方公里,其中形成陸域面積48平方公里,形成碼頭岸線35公里,規劃建設30萬噸深水航道和113個大中型泊位,吞吐能力4億噸,建成以原油、液體化工、散雜貨、件雜貨和集裝箱運輸為主要功能的產業驅動型綜合大港。2009年11月,徐圩港區拋填了第一車石料。12年來,徐圩港區圍繞“綠色、高效、智能、安全”的建設理念,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率推進,以后方臨港產業為支撐,強勢推進徐圩港區建設。目前,徐圩港區口岸正式開放已獲國家批準,東西防波堤已建成,10萬噸級入港航道、5萬噸級支航道已通航,30萬噸級深水航道正在加快建設當中,預計明年6月通航,建成碼頭泊位14個,投產達效10個,其中,方洋集團投入達37億元,為提升港區基礎設施配套能力做了重要貢獻。
夯實底線思維 打造安全環保標桿
11層的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在徐圩港區拔地而起,具備應急指揮、應急物資儲備、海陸空救援力量調度及特勤消防站等功能。4公里的應急消防通道宛如臥居在海上的一條長龍,提升了四、六港池液體化工碼頭應急救援及疏散能力,滿足消防救援車雙向通行條件,而這些項目的建設只是徐圩港區打造安全環保管理示范標桿的一個縮影。依托方洋集團強大的資金優勢、卓越的項目管理能力,先后投入近15億元,與華為公司戰略合作打造5G安全環保智慧港區,利用大數據、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搭建對港區安全環保智能化管控平臺,實現應急指揮一盤棋,救援力量一體化,同時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港區大氣環境、水環境、固廢危廢等層面監管,全面提升港區安全環保智慧化管理水平;采購1艘安全環保執法船、2艘巡邏艇、8艘消防救援船、12臺消防救援車、分三年每年購入1架應急救援直升機,目前執法船、2艘消防救援船已于今年6月17日正式投用,“海陸空”一體化救援體系逐漸形成,區域性應急救援能力顯著提升;完成港區21公里封閉圍網及3座通行大門建設,實現港區全封閉管理運作;高質組建徐圩港區安全環保專項攻堅大隊,著力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作風優良、紀律嚴明的應急救援隊伍,承擔港區安全環保管控和應急管理職能。
高標準建設 助推港產融合示范
方洋集團以徐圩港區二港池和臨港集疏運體系開發建設為重點,以“服務世界一流石化產業、建設全國先進港口樣板”為目標,不斷拓展港口功能,構建臨港產業服務平臺。圍繞打造生態綠色港口,建設煤炭清潔化儲運體系,依托兩臺自動化螺旋卸船機、8公里的輸煤棧橋以及26萬平米配煤罩棚,實現煤炭裝卸、輸送、堆存全封閉化運作,預計年底部分投入使用,保障石化基地企業用煤需求。在公共配套區將建設大氣監測設施、雨水收集系統和污水處理系統,以體現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的理念,達到港口與區域的和諧發展。圍繞打造智能科技港口,重點建設5G無線專用網絡系統和專業化管理與業務協同的一體化平臺,實現生產調度、封閉管理、安全環保、應急安監管理、環保預警管控、港區物流信息檢測等功能,3.7萬平米的多用途倉庫,利用智能化行車、機器人、AGV小車等自動化設備實現貨物自動化搬運、存取、控制以及信息管理,可滿足石化基地產成品等貨物每年2100萬噸堆存轉運需求。圍繞打造高效便捷港區,立足區位優勢,規劃建設徐圩新區多式聯運中心、兩業融合供應鏈示范基地等項目,重點布局公路、鐵路、海河聯運貨物樞紐和倉儲、交易服務中心等載體,為臨港產業和石化基地提供一體化、專業化、智能化、生態化的現代供應鏈服務。發揮129#泊位大件碼頭載體功能,依托江蘇省內最大的800噸桅桿式起重機,自2018年運營以來,助力盛虹石化、衛星石化等企業完成900件大件設備吊裝,成為石化基地項目建設最便捷的物流通道。
風物長宜放眼量,擔當作為見真章。方洋集團將進一步做大做強港口物流版塊,以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和石化產業基地建設為依托,持續有力發揮港口優勢,奮力提升港口服務能力,打造港產融合發展新引擎。
交匯點記者 戴通
原文鏈接: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65/yh3cgwcUeGYfZJK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