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 發布日期:2021-06-01 00:00:00 點擊量:31533
5月的黃海之濱,淺夏微熱,風送花香。地處江蘇連云港東部的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此時卻是一番火熱的場景。只見,塔林聳立、管線縱橫,各種儲罐、反應塔在陽光的照射下灼灼發光;數萬名工人在建設現場緊張而有序的忙碌,傳遞著徐圩新區建設現代化石化基地的雄心。
項目現場,與《徐圩港區總體規劃》宣傳展示牌一同佇立的,是一幅《連云港市徐圩新區增量配電網規劃》建設藍圖。這幅圖的背后,是以徐圩新區石化產業基地為載體的徐圩新區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取得了積極進展,為我國開展增量配電業務改革突破瓶頸、創新發展等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政府引領 徐圩新區探索電力改革新樣板
增量配電業務改革是我國新一輪電改的關鍵。
將時間指針調回6年前。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配電業務”“逐步向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放開增量配電投資業務,鼓勵以混合所有制方式發展配電業務?!薄霸隽颗潆姌I務”改革由此開啟序幕。
為推進增量配電業務改革,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分5批次批復了459個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項目(不含已取消的24個試點項目)。徐圩新區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即是全國第一批106個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之一,也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確定的12個直接聯系試點項目之一。
位于黃海之濱的連云港,是中國沿海新型臨港產業基地,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則作為全國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高起點規劃建設,以國際標準打造世界一流石化產業基地,吸引了一批大型石化企業陸續進駐徐圩新區。
“規劃已定,電力先行。大批石化企業入駐,未來園區內的用電負荷必將跨越式發展,預計到2030年最大用電負荷將達到352.4萬千瓦。如果園區內的電網建設無法滿足大量新增負荷的供電需求,電力供應可能成為園區石化企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毙燠仔聟^經濟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帶著提升園區電力供應能力、降低企業生產運營用電成本和更好服務經濟發展的“初心”,徐圩新區搶抓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機遇,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啟動了改革試點工作。
2016年11月17日,徐圩新區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獲得批復。該試點項目即位于連云港市徐圩新區石化產業基地內,規劃面積39.68平方千米,試點區域內包含盛虹煉化一體化、中化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衛星石化乙烯綜合利用等一批省級重點產業項目。2018年3月1日,作為試點項目唯一配售電的運營主體,江蘇東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拿到“入場券”的東港能源,在股東方江蘇方洋集團有限公司、國能江蘇新能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搶抓機遇,奮發進取,克服重重困難,全力推進徐圩新區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項目建設。2019年12月25日,試點項目首座220千伏變電站——孔橋變電站建成投運;220千伏深港變、煉化變項目也計劃于2021年建成投用。
據了解,僅用3年時間,徐圩新區試點項目就在全國試點中走在了前列,徐圩新區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項目電力設施配套適當超前,效率更高,投資靈活,極大地提升了園區產業接電的便捷性,降低了企業的接電成本。
通過3年艱苦攻堅,徐圩新區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項目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配電網建設從零起步、正式投入運營的改革試點項目,為我國電力改革提供了新樣板。這樣一項具有重大創新意義項目的成功落地,與各級政府部門的支持密不可分。
與國內其他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一樣,徐圩新區試點項目初期也面臨著配電區域劃分困難、增量與存量電網資產融合難、項目接入電網環節機制不明確等難點。國家發改委及省市相關主管部門高度重視試點工作,積極主動充當“調解員”,充分考慮利益相關方訴求,先后多次回函以協調解決試點推進重點、難點問題,尤其是時任國家發改委體改司相關領導親臨試點現場調研并召開項目協調推進會,對試點工作的推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據悉,自2018年開始,國家能源局江蘇監管辦先后3次組織調研組赴試點項目現場開展調研,江蘇省能監辦特事特辦為東港能源辦理了供電業務許可,并鼓勵東港能源堅定信心、保持耐心,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江蘇省發改委及時對《連云港市徐圩新區增量配電網規劃》進行了評審批復,連云港市發改委突破重圍明確了徐圩新區增量配電業務改革區域和范圍。徐圩新區增量配電改革存在的問題、爭議事宜,就這樣在地方政府部門的一次次交流、溝通與協調中找到了有效的解決辦法,推動我國增量配電改革再上新臺階。
行業標準 探索高效安全管理新模式
在徐圩新區石化產業基地東側,矗立著一座大型現代化智能變電站——220千伏孔橋變電站。2020年5月23日23時24分,孔橋變3~6號主變成功受電,標志著孔橋變6臺主變全部進入帶電運行狀態,也標志著徐圩新區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項目正式進入營運階段。220千伏孔橋變電站作為徐圩新區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首個實體項目,也是目前江蘇省建設規模最大的220千伏全戶內變電站,面臨著極大的建設和運維考驗,它的建設過程也處處可見東港能源人的智慧與魄力。
面對建設工期緊、任務重、工程復雜、技術人員經驗缺乏的客觀情況,東港能源建設團隊不等不靠,摸著石頭過河,積極尋求合理解決方案,克服了灘涂地貌、柔軟地質、施工難度大、用電接入協調接口復雜、臺風肆虐等重重困難,加班加點、掛圖作戰、倒逼時序。在施工進度上突出一個“快”字,在施工安全上夯實一個“穩”字,在施工質量上強化一個“優”字,確保了整個項目按計劃、保質保量投產運營,為徐圩新區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項目早日投入營運爭取了時間。
“試點區域內均為大型石油化工企業,生產裝置具有連續性,一旦供配電系統出現問題造成生產中斷,將帶來重大安全事故隱患及經濟損失?!睎|港能源安全質量監察部經理周風雷這樣形容。他表示,為保證客戶用上安全、優質、可靠的“放心電”,東港能源在試點項目獲批初期,即聘請浙江省電力設計院作為長期顧問開展技術支持,提出“220千伏以上變電所用3到4回線,通過兩點接入公共電網,以保證供電系統的可靠性”等設計思路,切實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同時,該公司還引進中國船級社質量認證公司等第三方專業機構,開展重點項目、關鍵節點、重大危險源等高風險作業全過程檢查,確?,F場施工安全。
試點項目基建、生產同步推進,在人員少、資源匱乏,基礎資料較少、工程開工迫在眉睫的情況下,該公司廣泛收集有關管理體系文件,從中抽絲剝繭,圍繞工程質量、施工安全、供用電安全等制定了規章制度57項,規范公司安全運行各項操作流程。
轉入生產后,東港能源又及時組織制定了符合生產安全需要的安全目標、工作票、隱患排查、隱患辨識和風險預控等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了制度管理體系,形成了電力改革新體制下的“政府政策引導、行業標準管理”運營模式。自首座孔橋變電站投運以來,該公司已實現連續安全生產運行510余天,累計為產業用戶供電2.16億千瓦時,最大負荷已突破18萬千瓦。220千伏孔橋變電工程也榮獲“連云港市2019年度建筑施工標準化文明示范工地”榮譽稱號。
當好“電小二” 讓用戶樂享市場化紅利
“東港能源給了我們非常多的幫助。我們的工程建設工期非常緊張,一期階段大概有11個一級變電所要往下送電,持續時間長達七八個月。我們一回一回地申請,他們就一回一回地審批,非常有耐心,保證了供電的及時和安全?!边B云港石化有限公司電氣運行主管崔偉華提起合作伙伴東港能源贊不絕口。連云港石化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1月30日,是浙江衛星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徐圩新區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啟動后,該公司與東港能源“聯姻”,合作建設孔橋變電站項目,對該公司的135萬噸PE、219萬噸EOE和26萬噸ACN聯合裝置項目進行供電。
來自合作伙伴的“點贊”,讓東港能源的努力與付出沒有白費。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成立之初,試點內許多用戶對政策不清楚,對服務質量懷有擔憂,能否打消來自用戶側的擔憂關系著徐圩新區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的成與敗。為此,東港能源堅守改革初心,思考如何創新電力服務機制,當好徐圩新區“電小二”,打造“增量配網”品牌,讓用戶實實在在享受到改革的“紅利”。
“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范圍內的用戶雖然少,但用戶的用電量特別大。用戶少,我們就可以實行一對一的跟進服務,提高用戶辦電的體驗感。”該公司科技信息部經理王祥圖介紹道。徐圩新區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積極落實國家優化用電營商環境相關政策精神,采取“業務網上辦、流程線上走”,積極推進線上辦電服務,讓用戶可通過微信公眾號就可辦理相關用電手續;“不跑少跑,一次辦好”,對部分高壓用戶提供預約上門服務,全過程跟進與協調;“壓減辦電時間,精減辦電材料”,高壓單電源、高壓雙電源用戶辦理用電報裝業務各環節合計時間分別壓減至10個、18個工作日以內,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服務理念,打造增量配網的服務品牌。
“讓用戶樂享市場化紅利”,面對增量配電業務改革交予的重要考題,作為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示范標桿企業,東港能源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企業用電成本,進一步釋放改革紅利。一是在運營成本上,企業推行集約化管理模式,壓縮人員編制,通過控制企業人工成本降低用戶側成本,為企業騰出讓利空間。二是在項目規劃設計上,試點項目創新采用“電力金融”的客戶工程建設投資模式,在孔橋變電站將2臺公用變與4臺企業專用變一體化建設,此設計方案僅外線建設就可節省投資約1.3億元,并節約大量土地資源,同時確保了工業企業投產之日即享受220千伏電壓等級銷售電價,為傳統工業園區配電網建設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三是探索創新電力市場化交易,為試點內用戶爭取更多的改革紅利。預計2021年徐圩新區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區域內參加市場化交易電量約為17億千瓦時,全年僅連云港石化一家企業預計減少電費支出至少達5000萬元。
此外,徐圩新區主動延伸高壓用戶投資界面,對于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區域內所有用戶,均將線路配套至企業紅線邊。此舉在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升用戶的獲得感、滿意度的同時,也增加了電網投資成本,擠占了配電網企業盈利空間,配電網企業也因此承擔著較重的經營壓力。“目前貴州、河南等省份已出臺基本電費結算的政策文件,這對于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而言是一大利好?,F階段也正在積極匯報,懇請省級物價主管部門盡快研究出臺基本電費結算指導性文件。”該公司總經理提起好消息滿懷期待地說道。
挖掘數據價值 探索能源服務新業態
如果把電網比作人的身體,那電力調度中心就是人的大腦,它是整個電網運行的“總指揮”。在徐圩新區綜合能源調度中心,正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時刻關注監控屏上變動的運行參數,肩負著確保徐圩新區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重任。
2020年12月6日,東港能源開創性地將徐圩新區配電自動化主站與徐圩新區調控中心同步建設,成為江蘇第一家建成調配一體化主站系統的單位。該系統具備“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的特點;具有故障自愈、綜合警告分析、運行監測等8大生產控制功能;終端遠程維護功能、缺陷分析功能、異常監視功能等6大信息管理功能;大大提升了故障處理效率,同時,該系統還實現了徐圩新區電力供應平衡,實現為轄區重點石化企業、重大項目提供安全、穩定、可靠的供電服務——這是東港能源提高供電可靠性,推動智能電網發展,提升電網運維水平的有力佐證。
“您瞧,這就是我們東港能源新一代智能化調度系統,主配調主站合二為一,實現配網和220千伏變電站監控全覆蓋。調度監控系統和通信網絡嚴格按照國網最新技術規范和能源局36號文要求,執行安全分區、網絡專供、橫向隔離、縱向認證的防護原則,確保調控主站和通信網絡安全穩定運行?!睎|港能源調度中心經理嵇巖一邊演示一邊表示,徐圩新區增量配電網全電壓等級的輸、變、配、用的拓撲貫通、無縫拼接地圖,整合了多個業務領域眾多場景,基于GIS平臺與生產、營銷、調度和數據資源等系統的集成,以多系統協同的方式實現了“配網一張圖”。
數字化時代,數據就是最大的價值。徐圩新區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項目高度重視數據建設,充分挖掘數據潛力及價值,規劃建設綜合能源管控平臺,實現企業用能信息的全方位交互,構建以電為核心的新型能源消費市場,為用戶提供多元化綜合能源服務。2020年10月,綜合能源管控中心已完成主站系統、電源系統、通信系統安裝調試及監控大廳的建設。
今年即將投運的220千伏深港變也是試點布局綜合能源服務的重要一環,其將作為多站融合示范站載體,助力“變電站加速變身”,實現“變電站+儲能電站+光伏電站+5G基站+智慧充電站”的五站合一應用,打開綜合能源服務新應用場景,加速電網企業由傳統供電業務向綜合能源服務業務延伸。
“一張白紙好畫畫”。試點區域內用戶產能結構豐富,對水、電、蒸汽、熱、冷的負荷需求相對集中,同時會產生大量余熱、余壓以及工業副產品等能源資源。東港能源提出,發展綜合能源可以打破當前各類能源各自為政的局面,協調各方能源主體形成園區內多種資源的綜合優化,推進徐圩新區增量配電網“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發展。東港能源積極響應“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先后委托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安徽省電力設計院開展綜合能源規劃及利用項目研究,目前《徐圩新區綜合能源規劃》已取得市發展改革委批復意見;《徐圩新區綠色綜合能源與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報告已完成專家評審,試點內計劃建設納潮河畔光伏項目等一大批新能源項目,為新區打造“綠色電力產業”奠定能源基礎。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經歷種種磨難,徐圩新區增量配電網已安全、持續、可靠運行近一年半,已進入良性運營階段。通過3年建設,徐圩新區增量配電網在規劃設計、政策研究、電價測算、存量資產處置等方面積累了大量工作經驗和實踐案例,其從零起步建立經營機制、從無到有開展項目建設、從始到尾抓好安全管控、從弱到強壯大專業力量的歷程,彰顯了政府部門深化電力改革的決心,蘊含著徐圩新區、東港能源的智慧謀略。2020年,大連瓦房店市西中島、北京國華電力分布式能源公司、安徽安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山東沂源縣發改委等多家單位走進東港能源參觀考察,有效發揮了試點項目的引領示范效應。一幅全新的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藍圖已然擘畫!
(以上文章由江蘇東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供稿)
原文鏈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2051617192298326629&item_id=2051617192298326629&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t=1622539415277&showmenu=false&ref_read_id=173dfcda-ccc5-46d9-8bdb-a67b59a0d84e_1636834465399&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